【风味人间】秋味,小野栗香

来源:集团总部 时间:2020-09-23 浏览量:7074

1-

在合肥生活快十年,每每金秋时节有吃栗习惯。


可惜栗有时限,和炕山芋一样,秋出春藏,吃到好的栗子也要有机缘巧合。


有的老店,只要老板不改行,每到秋桂飘香来食即可,屯溪路百脑汇边上的甘栗店卖了不少年,是北方的栗,还带着卖老北京冰糖葫芦。


桐城路老电视台门口的云涛板栗,是个十几年老店,栗子来自迁西,过了秋分开始卖,翻过年头,过了立夏开始批发冰棒,像是候鸟在人间。


解放电影院边的何师傅也是个老字号,栗子个头不大但甜糯不凡。除此外,还有安农大天桥下面的北京甘栗,及遍布合肥各处的粒上皇、大老侉也都口味稳定。


卖板栗的更多是“江湖派”,打一枪换个地方,卖的是铁砂栗和小野栗。铁砂栗一般是中年蜀黍,骑一个三轮。只见板栗在铁砂里滚,熟的时候栗子一个个崩开了口子,这种栗子我一般不吃,铁沙容易嵌在栗中,小小的沙容易败坏吃的兴致。



2-


我还是喜欢小野栗子,山头上的野毛栗。一令一食,用老话讲,到时候就冒出来了。


在老家巢湖,乡人把“毛栗子”戏称教训小伢的一种手法,伢子不听话,大人给个毛栗子,食指弯曲,照头上就是一郎子,一般不抗打的,瞬间泪倾盆。


卖毛栗的一般是上年纪的,轧着蓝色头巾,穿民国对襟子的老奶奶。


听长一辈说,从前的栗子是草纸包的,一块红纸上竖着写金字的招牌,常见的,在天后宫那边大戏院,人民路老电影院、东风路小戏院门口。我儿时在家门口皖维俱乐部门口小店、小杂食摊子也见到过,用报纸折个三角包,和葵瓜子、葡萄干等一起做消遣小食。


巢湖有个好吃包小伙伴朱小蓉,据她回忆,儿时在巢湖人民路小学读书,学校门口时常有挎篮子卖毛栗子的老人家,一铲子要三毛钱。


也有的老奶奶用比较大一点的酒杯量,老友昂哥没事就和小伙伴弄两小钱搞一小杯。


有时老人家们会随担带一瓶自己家腌的辣萝卜给小学生当零嘴,咸得怕人,卖完挑担子赵嘎。



3-


合肥十几年间未留意哪里有毛栗出没,倒是最近,在南七轴承厂边上,安高城市广场遇到,一个姓赵的大姐挎个篮子卖毛栗子。说是儿子在城里工作,租房没成家,赵大姐一边陪住,卖点栗子补贴家用。


赵大姐舒城人,栗子来自县城山区,家里有亲戚往合肥跑运输,每次用蛇皮袋托百把斤过来,煳煳煮煮,每年中秋卖到元旦边上。


栗子好吃皮难剥。同事家元是舒城孔集人,儿时常和乡人跟车往西汤池一带打毛栗,车过舒城南港,山开始一座接着一座,同行的伢子一个个激动得要命,跳下车就往树林里蹿,逮到毛栗树就照竹竿打,顾不得刺猬一样的壳,为了吞一口甘甜,戳得指缝血直流。


也有文静性慢的女伢儿,拿家里的毛巾裹了带回去,埋到柴火灶里面焐,三五天经过柴火熏烤便炸开了花,搂出来放糖水里烀,甩水晾干,上学路上口袋里抓上一把慢慢嗑。


淑女的吃法,半含入口,牙齿启开一个小口,把栗子仁捋出来。也有用油炒的,搁点糖炒栗子是过去有钱人家的做派。


毛栗子一口一个,滋味甘若饴,它是甜蜜新年的先遣者,她没有那么大牌,也没有见过太多世面,是江南深閨的小家碧玉。


吃毛栗子不能急,轻轻地咬,慢慢地吞,刚好是那么温温柔的一小口,她有点痴情,没有哪一颗栗子能吃得壳仁分明,都是剩一小些在壳里,是和我一样,眷恋故乡的人。


(星荷)